刘维民,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入选亚太材料科学院(APAM-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院士,2016年被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1990年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工作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2000年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润滑材料及摩擦化学等研究工作。期间曾于1993至1994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作为高级访问学者从事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
2000年起担任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2至2005年担任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及主持工作副所长;2005至2012年担任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
2011至2015年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主任委员。目前兼任中国化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微纳米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Tribology International 共同主编(3个Editor之一),《摩擦学学报》常务副主编,Advanc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杂志编委会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名誉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访问教授。
人物履历
1962年生于山东莱西,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1990年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工作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润滑材料、摩擦化学及材料化学研究。期间曾于1993~1994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作为高级访问学者从事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
曾担任SZ-7飞船固体润滑材料空间环境实验项目及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航天航空润滑、材料摩擦磨损及合成润滑材料研究。
2000年起担任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5年起担任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甘肃省化学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副主任;《摩擦学学报》常务副主编,《J of Engineering Tribology》等杂志编委会委员。
2013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6年11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7年04月,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摩擦学最高成就奖”。
荣誉成就
在相关研究领域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或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合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五)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一)。取得授权(含合作)中国发明专利40件;发表(含合作)SCI收录论文200多篇;合著《齿轮传动润滑材料》一书。
1998年得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4年获得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0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6年10月21日,获得2016年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7年4月,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摩擦学最高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