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皮氏家族简介

洛华 百家姓 May 20, 2019 42347

皮副本_副本.jp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江苏南京、邳州;湖南长沙、益阳、沅江,常德,张家界,澧县,攸县、平江、湘乡, 武冈;湖北鄂州,大冶,襄阳、宜昌,荆州,嘉鱼,通城,麻城,老河口,江西高安、新余,樟树,吉安,河北黄骅、魏县、景县、阜平,山东冠县、莘县、平度、龙口,山西太原,内蒙古乌海,广西灌阳、桂林,云南昆明、大理,永胜、昭通、河口,四川合江、重庆垫江,南川,河南南阳、新乡,北京市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瑶族、僳僳族有此姓。北魏有皮豹子,渔阳人,名将;皮景和,琅琊人,尚书令;唐末有皮日休,襄阳人,有诗名。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卿士樊仲皮,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风俗通义》及《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初期,鲁献公姬具的次子仲山甫,曾辅佐周宣王姬静(姬靖)中兴周王朝,因功受封于阳樊(樊邑,今河南济源)。根据史籍《元和姓纂》的记载,“皮氏为周卿士樊仲皮之后。”而樊仲皮,就是建立樊国的那位仲山甫的后裔,曾承袭祖职,担任过周王室的卿士。樊仲皮,名姬樊,字仲皮,由于在当时樊氏家族中排行老二,不能成为樊国的继承人,因此他被分封在今山西省的河津县一带,后人就以他名字的末字来号称其地为“皮氏邑”。到了秦朝时期,秦始皇干脆就将该行政地域定名为皮氏县。在樊仲皮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或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皮氏,为该支皮氏一族的最初之源。该支皮氏后来在天水郡(今甘肃天水、榆中一带)发展为望族,并融合了许多北方游牧民族,是为运城皮氏,又称天水皮氏、榆中皮氏、陇西皮氏等。

皮氏族人大多尊奉樊仲皮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郑国大夫子皮,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谱》记载:“出郑大夫子皮。望出下邳。”春秋时期,郑国的贵族大夫中有个人叫子皮,为执政上卿子展的儿子,接替父亲为执政上卿,是郑国历史上著名的贤臣、相国。

在子皮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皮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皮氏后来在下邳郡(今江苏邳县下邳故城)一带发展为望族,因此又称下邳皮氏。

迁徙分布

皮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八十五位门阀。当代皮氏人口在中国大陆人口约14万左右,属于人口稀有姓氏之一。

到了汉、晋、南北朝之时,皮氏族人已崭露头角,出了不少历史上知名的杰出人物,东汉时期有著名的谏议大夫皮究,以及官任上计掾、撰《秦嘉集》的皮仲固;三国时期有受刘备和曹操同声赞扬的皮容;南北朝时北魏王朝中的名将皮豹子,北齐时以善于骑射见称的皮景和,以及曾著《春秋意》十五卷的学者皮元等。

皮氏望居下邳(今江苏邳县下邳故城)、天水(今天甘肃天水、陇西以东地区)。

湖南益阳沅江皮氏一支在明朝景泰二年从江西省吉安府迁沅益,始祖为皮顺彝,现子孙繁衍六千余人,堂号“天水堂”,因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之后,自称鹿门家风。益阳沅江皮氏族人在湖南湖北广为繁衍。

湖南澧县皮氏一支在明朝洪武二年从江西省吉安府迁澧,始祖为皮华五,现子孙繁衍数万人,堂号“天水堂”鹿门家风。从清光绪十七年修谱以后,未统计人口发展情况,据说曾准备续谱,因国难当头,难以为继,只好作罢。

湖南湘乡县皮氏自江西豫章临江府清江县古亭团堂云溪江迁入,清嘉庆初年(1796年)迁至南熏乡茶子坳(现湘乡市白田镇仁厚村花屋里)生息繁衍,曾祖--皮文章(1822年辞世),家族历经200余年,子孙最盛时上千人;目前在湘乡县境内以白田人数最多。

重庆垫江皮氏一支先祖居天水郡(今甘肃天水、陕西北部一带),继后在豫章郡等地(今江西)耕读繁衍,直至宋太祖元处,皮远修率部份族人由豫章迁居湖北的麻城、孝感等地。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皮思明、皮思通奉旨由黄州(今湖北黄冈)率众族人溯长江入四川。

山东莘县古云镇皮氏一支大约有一千多人;江西吉安市吉水县皮氏一支有完整的族谱;湖北省宜昌市皮氏一支也有完整的族谱。

陕西眉县汤峪皮家岭。

郡望堂号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下邳郡:秦朝时期在今江苏睢宁西北一带设下邳县。东汉朝永平十五年(壬申,公元72年)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南北朝宋国时期改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其时辖地在今北至江苏省新沂县、邳县,南至安徽省嘉山县,东至江苏省涟水县、淮安市和清江市一带。东晋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睢宁市、邳州市一带地区。大金国移睢宁到西北古邳镇。明朝时期废黜。

天水堂:以望立堂。

下邳堂:以望立堂。

鹿门堂:湖北洪湖、仙桃、潜江、嘉鱼等。 

桂林堂:湖南攸县。

历史名人

皮日休

(834-902),唐代文学家。唐代文学家。生于大和八年(834)至开成四年(839)之间,卒于天复二年(902)以后。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今属湖北)人。出身于贫苦家庭。早年立志于功名,曾游历各地。懿宗咸通八年(867)进士。曾任苏州刺史从事、太常博士。黄巢军下江浙,为黄巢所得,黄巢称帝后,任翰林学士。他的死因说法不一。现存皮日休诗文,均作于他参加黄巢起义军以前,表现了对当时封建统治的不满。他认为:“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又说:“古之官人也,以天下为己累,故己忧之;今之官人也,以己为天下累,故人忧之。”(《鹿门隐书》)皮日休的文章,如《忧赋》、《河桥赋》、《霍山赋》、《桃花赋》、《九讽》、《十原》、《鹿门隐书》等,均为有所为而作。他的诗,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继承白居易新乐府传统,语言平易近人,以《正乐府》10首为代表,具体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他同情人民、抨击暴政的态度;另一种,走韩愈逞奇斗险之路,以在苏州时与陆龟蒙唱和描写吴中山水之作为代表。现襄樊市郊鹿门山上,有“三高祠”部分建筑,系为纪念皮日休等所建。

宗祠通用联

四言

望出天水;

源自河津。

指皮姓源流和郡望。

鹿门隐逸;

陆地神仙。

上联:唐末文学家皮日休,字逸少,襄阳人,早年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咸通年间进士,曾官太常博士。能诗文,善辞赋。下联:唐代名人皮文通。

勋高荆楚;

赋丽鹿门。

上联:北齐琅琊人皮景和,善于骑射,天统初年官侍中,积功封文城郡王,官至尚书令。下联:皮日休。

勋高荆楚;

赋丽桃花。

同上。

鹿门间气;

豹子将才。

上联:皮日休。下联:北魏名将皮豹子,少有武略,太武帝时历官征西将军,封淮阳公。累破宋师,因功擢内都大官。沉勇笃实,一时推为名将。

天水世泽;

西河家声。

北齐皮景和,官至尚书令,封文城郡王、西河郡开国公。善骑射,尝一箭得豕,人皆善之。

景和骑射;

子信风神。

上联:皮景和。下联:北齐皮信,景和之子,为人机警灵悟而有风神。北齐时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入隋后官至洮州刺史。

五言

大唐云南王;

北魏淮阳公。

上联:南诏第四世王皮逻阁,唐开元间统一六诏,击败吐蕃,在南诏早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唐王朝封他为“越国公”,赐名“义归”。入于唐朝,受封为“云南王”。下联:皮豹子。

沉勇称武略;

机悟有风神。

上联:皮豹子。下联:皮信。

七言

贝多纸上经文动;

台意瓶中佛瓜飞。

唐末诗人、文学家皮日休诗联。

池纹带月铺金簟;

莲孕含风动玉杯。

皮日休诗联。

行人折柳轻和絮;

飞燕含泥带落花。

五代吴越丞相、诗人皮光业诗联。

十言

学透春秋,灼灼君臣褒贬;

胸藏兵甲,赳赳公侯腹心。

上联:宋代淳祐直进士皮龙荣,起霖,醴陵人。累官参加政事,封寿沙郡公。下联:皮豹子。


评论区

你还可以输入--个字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X

请选择举报类型(必选)?

色情淫秽 骚扰谩骂 广告欺炸

反动 其他

具体描述(选填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