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刘氏的“郎名”与“法名”

大静静 互联网 Dec 3, 2018 28270

在客家刘氏(这里专指开七公后裔,下同)各族谱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先祖的名字为“**郎”、“法*”。其实这种取名方法不仅在客家刘氏中有,在客家其他姓氏中也比较常见。分析这种取名方法,必须回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


宋末至明初,客家人有特殊的取名方法和习惯。具体的做法是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其父亲(或族中年长、德高望重者)取乳名,达到学龄入学也不取学名,到了成年,经过一定的仪式取郎名或法名,或者兼取之。正如《礼记.檀弓》曰:“幼名,冠字”。百年之后,祭奠和入谱、刻墓碑等皆用讳名。其郎名前标有序号,一般为“大、小、百、千、万、仲、廿(念)”等,有的只其中的几个,各姓氏不尽相同。当然,这种取名方法只用于男性,女性是不可能“享受”的。


客家刘氏作为客家民系的优秀组成部分,在取名方式中具备客家人的典型特征。查阅客家刘氏14大房族谱,郎名和法名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特别在四世祖至十世祖之间。如:


三世祖(以开七公为一世祖计算,下同)巨湶公共生八子:1元浩(元活)、2乾正(又有称“三十七郎、法教、法通”)、3法缘、4千四郎(法远)、5万五郎(法湘)、6满江(法道)、7法宣、8念九郎。


三世祖 巨浪公生7子次第如下:高千郎、成宗郎、铁三郎、六十六郎、仕七郎、仕八郎、仕九郎。


三世祖 巨涟公共生八子:l君琳(法清)、2君玹、3君智(帅腿)、4议十郎(一说仪十郎)、5十三郎、6七十三郎、7八十四郎、8九十九郎。


客家人先祖的法名,大都是通过法事仪式而改郎名为法名,这种法事一般是度戒仪式,所以也有的把法名称为“度名”。“法名(度名)”的标志是在名前冠以“法”字。


汉族在(东)南方的三大民系(客家民系、广府民系、闽南民系)中,闽南民系和广府民系均未有取郎名、法名的习俗。唯独客家人在宋末明初这一历史时期普遍盛行郎名和法名,而明朝初年后,这种现象逐渐淡化乃至消失。


timg (1).jpg

在客家刘氏中,取郎名和法名主要在四世祖和十世祖之间,十世祖之后多为不取郎名和法名,仅在个别世系中能见到。这与整个客家社会的趋势是相符合的,同时在时间上也与宋末至明初相吻合。如:


广东惠东县梁化镇巨湶房法缘系法开支法宗派法俊脉法璋裔世系录(摘段)


三世祖 巨湶公 妣李、张氏,生八子:元浩、亁正、法缘、千四郎、万五郎、满江、法宜、念九郎。


四世祖 法缘公(巨湶三子) 妣王、温氏 生三子:法综、法传、法开。


五世祖 法开公(法缘公三子)妣徐氏生六子:友义大郎、法宗、法宗、法容、仲贤、法宽。


六世祖 法宗公(法开公三子) 妣吴、蒋、胡、曾氏。生子法俊,其他不详。


七世祖 法俊公(法宗公之子胡氏所生)妣陈、吴氏生三子:法璋、法瑄、法旺。


八世祖 法璋公(法俊公长子) 妣罗、黄氏生三子:福、禄、寿。


九世祖 福公(法璋公长子)妣黄氏,生一子国宁。


十世祖 国宁公 妣朱氏生二子:璋、潜。


十一世祖 潜公(国宁公次子)妣曾氏生二子:思允、思信。


再如广东河源市连平县巨涟房仪十郎系千二十一郎支法强派法胜脉世系录(摘段)


timg.jpg

三世祖巨涟公,字优,妻李氏、白氏、张氏,生子八人:君琳、君玹、帅腿、仪十郎、十三郎、七十七郎、八十四郎、九十九郎,


四世祖仪十郎公,妻柯氏,生一子:千二十一郎公,


五世祖千二十一郎公,妻黄氏,生三子:法行、法强、法进。


六世祖长房法行公,妻廖氏,生一子:法旺。


六世祖二房法强公,妻蔡氏、杨氏、冯氏,生子仅知三人:法胜、法通、法聪。


七世祖长房法胜公,妻谢氏生子未及详载,仅载一子:逸仕。法胜公 嗣孙住在麻姑塘后迁居河源县上莞约夹下后又迁于连平县三角乡罗经岭排社下屋开基立业。


七世祖二房法通公,妻杨氏。


七世祖三房法聪公。


u=2022178207,1911320797&fm=26&gp=0.jpg

八世祖逸仕公,妻徐氏,生子未详,仅载一子仕善。


九世祖仕善公,妻杨氏,生子未详,仅载一子大二郎,字亿梅,


十世祖大二郎公,字亿梅,妻叶氏,生子未详,仅知二子:对刚、隐刚,隐刚未卜何方。


为何南方三大民系中唯独客家人在宋末明初这一历史时期盛行郎名和法名,其原因何在?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谢重光教授在其著作《客家文化与妇女生活》中谈到:


这是因为这一时期客家人与畲族、瑶族有密切的接触和互动关系,客家人此俗是客、畲、瑶在文化上相互影响、相互涵化的产物。……


按照畲、瑶同源异流,文化习俗上有许多共同点,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男取郎名、法名,女取娘名,并以一定的排行字周而复始地使用。……


我个人认为,谢重光教授这个观点固然能解释客家与畲、瑶在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影响,但将客家取郎名、法名的习俗归于受畲、瑶的影响甚于牵强。在元末明初江苏兴化人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中,武松的另一个名字是“武二郎”,其哥哥为“武大郎”;宋江又称为“宋三郎”等等。武松、宋江均为北方人,在《水浒传》中,他们的活动区域也在北方。如果将客家人的郎名和法名归于受畲、瑶的影响,那么《水浒传》这几个人的名字将作何解释?


其实我国古代常见用数字给人取名。清代阮葵生所著《茶余客话》中说,这种情况最早见于春秋时代。据说吴王有个女儿就取名“二十”。我国古籍中大量见到以数字命名的是在唐代。即所谓“以行第系于名者”。行第就是排行。如唐代李白又称李十二,杜甫又称杜二。不过这种排行不是以同父所生的兄弟为序,而是以同曾祖兄弟的排行为序。白居易兄弟四人,而其行第却称白二十二。排行的第一人称“大”,如王昌龄称王大昌龄;此后则以序数字排列,最多的如杨赞图称杨五十一。唐代这种以行第称呼的习俗,延续至宋代仍颇为盛行。如苏辙又称苏二,秦少游又称秦七,欧阳修又称欧阳九等。


评论区

你还可以输入--个字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X

请选择举报类型(必选)?

色情淫秽 骚扰谩骂 广告欺炸

反动 其他

具体描述(选填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