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被奉为世之经典,也是一本谋略和管理的奇书,据说《三国演义》在日本是商人必读经典。论管理,蜀汉刘备绝对是佼佼者。他看似才华平平,其实是三国诸侯中为数不多的深谙管理者之道的人。且看刘备是怎么吸纳人才和管理人才的?
我们都看过《三国演义》,都知道在三国初期,各方诸侯中实力最为弱小的当属刘备集团,以至于当初袁绍、曹操这样的枭雄都没把刘备集团放在眼里,只安排在帐下听用便是。纵观各方诸侯,原本都有属于自己的属地和人马。
再看看刘备,拿到当下,刘备只不过是个摆地摊的农民,虽有“中山靖王后裔”的标签,但起初并不为人所知。诸葛亮也曾言自己“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更像是在写刘备,事实上当初就连诸葛亮的生活水平也要比刘备好得多——题外话。
然而,各诸侯中发展最为神速的却莫过于刘备集团;终其缘由是人才。但人才需要吸纳,更需要管理,这样才能真正为其所用。所以,刘备看似才华平平,其实是三国诸侯中为数不多的深谙管理者之道的人。且看刘备是怎么吸纳人才和管理人才的?
首先,以正统为标签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在古时的封建社会这点非常重要,“中山靖王后裔”这个标签着实让名不见经传的刘备火了一把(因为有故事可讲),成为了他一生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光环,传达的是:谁归顺了刘备集团,就是在匡扶汉室,流芳百世,光宗耀祖。拿到现在企业管理来说,就是建立了企业品牌文化,树立了个人IP形象。
其次,以仁义纳贤才
桃园三结义是“兄弟之义”,三顾茅庐是“惜贤之义”,赵云救幼主,刘备愧而要抛刘禅,是“君臣之义”,败走新野仍带着百姓逃难是“爱民之义”,有此大义,黎民百姓,天下贤才都愿意追随这个一穷二白的刘公。因为百姓觉得刘备不会抛弃他们,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和现在的女孩子找老公是一样一样的。因为,在那个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年代,战败诸侯多是不顾百姓的死活独自逃离,这样失败一方的百姓是任人宰割的。由此,也就不难想象,刘备的这种做法对于凝聚人心、广纳贤才的作用非常大!
再者,以法度治国
相对于曹操的马踏麦田割发代首,刘备的依法治国也毫不逊色。这一点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表述得淋漓尽致:“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可见刘备集团法纪之严格,所以也就有了失徐州张飞的负荆请罪,失街亭的挥泪斩马谡等事件。不难想象:刘备集团的律法是很严格的,奖惩分明。
最后,以身作则,树立标杆
刘备敢于亲身上阵,与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敢赴曹操之约,煮酒论英雄;应吴蜀之盟,亲赴江东迎娶孙尚香。这在三国时候的诸侯中是极为少见的,甚至是绝无仅有的。正是因为这种以身作则,敢于承担的精神,造就了刘备的伟大霸业,刘备集团中各个胆识过人,面对于几倍甚至数十倍的敌人时,将士们仍毫不畏惧:赵云单枪匹马救幼主、张飞单骑喝退曹操百万大军、诸葛亮唱空城计和草船借箭等等,无不是九死一生的大冒险。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反之,如果领导者都像刘备如此敢于担当,下属必然视死如归,勇往直前。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刘备集团总能以少胜多,除了有贤才的出谋划策,将士们的英勇无畏也是取胜的关键。而刘备作为一个管理者,深谙此道!
当然,刘备能从一介“布衣”到成就“三足鼎立”的霸业,成为一方霸主,其身上合格管理者的优秀品格还有很多,时势造英雄,刘备的成功是偶然,但也是必然的。事实上,刘备身上的很多管理经验可以运用到我们现实的企业管理当中,古为今用,活学活用,海纳百川;因为吸纳和管理人才都是管理者应有的素养!